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都觉得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为此,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打骂孩子,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还能培养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显然,这些家长都错误理解了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并不是打骂教育。经过对挨打受骂的孩子和快乐成长的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从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性格。而那些从小就快乐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则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这主要与孩子所能承受挫折的量和强度有关。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不能遭受太多挫折,否则容易形成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微小的挫折,使孩子既能够耐受,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粗暴的打骂教育都是不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当时看可能会有些效果,但那不过是表面现象,等孩子成年以后粗暴教育的恶果便会逐渐凸显出来。
其实,挫折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孩子来说,一味的受挫并非好事。凡事都有一个度,挫折教育中,孩子面对的挫折也应该有一个度,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健康和快乐都是很重要的,不能让孩子整天在愁眉苦脸中度过,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真正对孩子合理的挫折教育,应该是在保证孩子快乐成长的基础上,让孩子适当面对挫折,并从挫折中锻炼抗挫折的能力。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比较健康,看问题也比较积极,既能坦然应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耐挫折能力。如果从小打骂孩子,让孩子承受太多的折磨,对孩子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打击,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能吃苦,但缺少应有的人生乐趣,看问题也很容易走向极端。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待事情,虽然比较全面,但也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如果对孩子打骂过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家长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
点击报名
Powered by taoedu.cn1.3.0
© 导航_淘教中国(www.taoedu.cn)
京ICP备11038813号-1 | 京ICP证120702
服务热线:4000000696(呼叫中心技术支持) | 邮编:100088
公司名称:哈哈莉莉(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