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推广
淘教中国网
家教板块
北京市
全国免费咨询
400-0000-696

首页 > 淘教百科 > 学习方法 > 课堂提问有什么技巧?

课堂提问有什么技巧?

  时间:2014-03-16 10:12:20 [打印] 浏览1204次

  【摘要】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教师的提问若能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定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教师的提问若能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定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西方学者德加默有“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看法。

  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这种看法颇有道理。

  1. 提问要面向全体,切忌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

  我一直认为应该先提出明确的问题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是,有的老师却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他(她)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当提问若干问题时,一直采用按一横排或一竖排的方式,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关心,因为他们以为“事不关己”,所以就会“高高挂起”。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2. 提问要有难度和深度,切忌简单肤浅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若仅提一些记忆型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做回答,或者仅让学生做“对不对”或“是不是”的回答,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学会提探究性和启发性问题,即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如讲到人体中的毛细血管时,我提出了“你根据毛细血管的概念分析它应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当时,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了不教而会的目的,锻炼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3. 提问后要留思考时间,切忌急躁、没耐心

  初中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对于老师的提问大多认为是展示自己的大好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一定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给学生留恰当的思考时间,以便使学生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使用的语言更加准确、到位,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课堂参与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一箭三雕。

  4. 提问要因人而异,切忌不切实际

  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所以,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困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当然,学生的回答有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学困生,这时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正确评价学生,及时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然后再给他一次成功回答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对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5. 提问时要面带微笑,切忌态度生硬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动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师面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

  总之,为了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和“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让我们共同来关注提问的技巧与方法吧!

点击报名
注:转载请注明:文章摘自淘教中国网http://www.taoedu.cn。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 自主合作探究下如何调整课堂语言?
下一篇: 新时期的班主任管理如何做?

淘教百科

Powered by taoedu.cn1.3.0 © 导航_淘教中国(www.taoedu.cn) 京ICP备11038813号-1 | 京ICP证120702
服务热线:4000000696(呼叫中心技术支持) | 邮编:100088
公司名称:哈哈莉莉(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

网络警察 国家备案 北京工商 支付宝 360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88号

   

学业规划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