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则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类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校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习书本知识。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提高阅读效果。
1.认真筛选,推荐好书目
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读物推荐上,语文教师应坚持两条基本的原则,即经典性与前沿性。对经典性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篇目(可以根据教材推荐或考试大纲推荐,以及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篇目),这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保证。划定的最基本的经典作品要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要让学生立足读原著,可以用“注评析导”的方式扫除学生读文过程中的障碍,帮助学生阅读,但不应“改编删译”(译指将文言文译为白话文)后让学生阅读。因为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不仅是汲取精华的过程,也是鉴别、鉴赏、理解、感悟的过程。改编的、删减的作品就失去了原著的精髓。当然也不能以影视等电子平面媒体作品代替原著,因为影视作品已经为编剧、导演所理解与改造,给观众的是编剧、导演设计好的模式,观众很难有自己的感悟,不象文本能给读者有足够的理由填补文本的空白点,有更多的思考与想象。对前沿性作品,教师要精心挑选篇目,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又不致于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航向,无所适从。
2.努力思索,引发兴趣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些经典名著或前沿性作品,可能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们的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引发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导读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如:向学生讲清作品的价值意义,介绍作品中的精彩片断,整体或部分地评价作品等。
3.勤于指导,优化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时,教师最好根据作品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中的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阅读时可运用的方法等。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
4.创新开拓,注重评价
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也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也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教师要适时开展阅读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的展示与评比,写读后感比赛,写读书心得比赛等等。
点击报名
Powered by taoedu.cn1.3.0
© 导航_淘教中国(www.taoedu.cn)
京ICP备11038813号-1 | 京ICP证120702
服务热线:4000000696(呼叫中心技术支持) | 邮编:100088
公司名称:哈哈莉莉(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