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推广
淘教中国网
家教板块
北京市
全国免费咨询
400-0000-696

首页 > 淘教百科 > 学习方法 > 如何高效成功地备课?

如何高效成功地备课?

  时间:2014-03-21 09:36:19 [打印] 浏览1540次

  【摘要】任何教学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学生,二是教材,三是教师。三要素的相互依存、联系和作用,产生了教学过程的三对矛盾,即学生与教材的矛盾,教师与教材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教学过程就是三对矛盾交错作用的发展过程。

  要成功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在课前对这三对矛盾进行设想和处理。这个过程我们俗称“备课”。对教师而言,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一、备课组的管理要到位

  集体备课,在教学管理中已不是什么新话题。然而,要真正搞好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上水平、上台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校组织集体备课已有多年历史,其间有曲折的探索过程,几经反复,总算有了一点经验。实践中,我认识到,集体备课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管理活动,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既需要管理层的合理引导,更需要教师们的积极配合。如果备课组老师各自为战、互不联络、互不交流,甚至还互相封锁,生怕别人学去自己的“高招”。其结果,年级整体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而少数老师那护若至宝的“高招”也成了“井底之蛙”。可以说,出现这种现象,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失败,是教研活动的悲哀。所以说,集体备课的首要工作,是抓好对备课组的管理工作。

  备课活动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时间、地点、信息、物、人等因素。我认为,在这些因素的管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备课的现代科学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充分运用管理职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因此,首先,可以在年级内以民主形式推选出一位众望所归的学科带头人,让他担任备课级长。其次,要制订学期备课计划,做到“三定”,即:定话题、定重点、定策略。在计划中,要明确提出备课要求和宗旨,让老师有“法”可依。再次,要科学搭配好各备课组组员,尽量做到以老带新、新旧搭配。另外,为了保证备课组活动的正常进行,备课组长要定好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各年级的教师每周至少要聚一次,进行备课活动。

  为了保证各年级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学校有必要把它纳入行政管理的范畴。如:建立学科中心组,它的主要成员是各年级的备课组长,任务是检查和监督各年级的备课活动,并提供技术帮助。又如:定期组织观摩课活动,就某一课的重点或难点,请一位教师做专题发言,按这一内容上公开课或研究课,让全体备课组组员听课、评课。或者让各年级先评出一节优秀课,然后在全校上公开课,组织组员观摩优秀课录像,从中找差距,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二、备课的内容要落实

  集体备课,搞得不好会变了味的。我们开始搞集体备课,各老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没有认真考虑教法。集体备课时,就你一句我一句不得要领地胡扯一通,结果一无所得。后来,大家总结了经验教训,一改以往的作法,设想出一套要求明确、内容具体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分三个分阶段进行:

  1、备前准备阶段。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先明确备课的内容,提出备课任务,要求教师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确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方向,设计出适当的课型,选择适当的教法。此外,还要求教师认真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报纸杂志。这样,才能了解有关教法、学法,才能吸取他人好的教学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为课堂的授课增加营养,而且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真正能做到研究教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课型设计与选择教法上比较优劣。

  2、备课研讨阶段。这是集体备课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三是备教法。

  先说一下备教材,因教师在准备环节已充分钻研了教材,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就自己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集多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来解决疑问。可以说,备教材在整个备课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教师素质的体现,阅读钻研深入细致,才会使授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这一环节,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掌握和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对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第二,要结合全学期教学计划,做到兼顾全局,突出重点。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握教材的整体性与全面性,把教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

  第三,要把单元教案与课文教案一起备,使单元知识目标能具体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之中。教师只有深入、全面地熟悉教材,领会大纲精神,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

  再说备学生。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妄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讲个不停,结果只能是“吃力不讨好”,因此,对学生进行研究,是上好课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必须认清学生的群体特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需求。其次,教师还应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小结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各自情况因材施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掌握好学生情况,提前制定上课的策略,做到心中有数,稳操胜券,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最后说一下备教法。所谓“教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方式和手段。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保证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积极性。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教法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教学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这无疑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备课时,老师先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供他人参考,再由集体讨论选择适合教材特点的适当的教学法。从导语的设计,到问题的导引,再到内容的小结,甚至到作业的布置,都应有全盘的把握。

  3、课后反馈阶段。课后的反馈看似可有可无,事实上,无论之前准备得多充分的课,也不可能是一节完美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如何应对这些“意外”,往往可以成为备课活动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们的课后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备课组长要及时组织组员讨论各人在上课时碰到的问题,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甚至要鼓励组员多动笔写教学反思。智者说: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天才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如果能坚持做好课后反思,它将会为集体备课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

  三、集体备课必须体现改革精神

  教学改革的形势发展迅速,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备课组作为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基层小组,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无论管理层抑或备课小组,都应具备创新意识,博取众长,努力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学习新思想、尝试新教法的科研活动。这样做了,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就能不断地上水平、上台阶,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就能一断地提高自己,更新自己。同时还可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

  总之,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课前的有力武器。只有注重在备课的深度、广度方面进行深入钻研、领悟,才能自觉地实现教材知识的再创造再加工过程,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避免单一化,达到一个新层次、新境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集体备课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但这种做法还不够完善,仍需大家努力改进。

点击报名
注:转载请注明:文章摘自淘教中国网http://www.taoedu.cn。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 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融入社会工作?
下一篇: 高三语文如何备考?

淘教百科

Powered by taoedu.cn1.3.0 © 导航_淘教中国(www.taoedu.cn) 京ICP备11038813号-1 | 京ICP证120702
服务热线:4000000696(呼叫中心技术支持) | 邮编:100088
公司名称:哈哈莉莉(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

网络警察 国家备案 北京工商 支付宝 360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88号

   

学业规划咨询